醬油的歷史,最早可以追朔至 3000 年前的周朝。

御廚為皇帝特製而成的調味醬汁,不同的是當時是使用「小鮮肉」醃製成風味鮮美的醬油。

因此價格不斐,鮮肉醬油並不普及。

 

隨者醃製方法流入名間,當時的僧侶利用大豆釀製而成的素醬油。

風味既不減價格又親民, CP 值超高。

大豆釀造的醬油才隨者佛教的廣傳,成為亞洲地區重要的飲食文化之一。

 

不同於「味精」或其他近代發明的調味品,仍有許多健康爭議。

醬油經過數千年的認證、數以億計的人體實驗,幾乎可以是安全無虞的調味品。

 

但這樣的安全可靠,只限於「純釀造的醬油」。

傳統的釀造醬油須費時4~6個月,而使用「化學醬油」製成只需一個禮拜。

它是利用鹽酸對黃豆的蛋白進行暴力、快速的水解,因為太酸會喪失原有風味

勢必再添加人工甘味劑與著色劑,調配出所謂的「化學醬油」。

 

化學醬油通常是以脫脂大豆粉當原料,但仍可能殘留少量的油脂。

其與鹽酸的反映過程中,就有可能產生致癌物「單氯丙二醇」。

而目前國家標準並非限定零檢出,而是含量在0.4 ppm以下即可。

台灣的醬油五大廠「金蘭、統一、味全、味王、萬家香」,目前或多或少仍在生產「化學醬油」。

所以請不要購買成本低廉,每瓶售價在 40 元以下的化學醬油。

但這也只是挑選醬油的最、最基本的方法!

 

 

作者簡介:

畢業於某國立大學碩士,自幼體弱多病的奧少年、破少年。
帶你用理工科的思維、輕鬆詼諧的口吻,歡迎點擊以下連結進入更多我的養生科學

臉書粉專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mrweak949/

臉書社團:我要健康生活-用對方法不只活得久,還活得快樂年輕不顯老

www.facebook.com/groups/915675928504641/

 

arrow
arrow

    體弱多病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